首页 > 学团工作 > 学团动态 > 正文

请查收这份安全指南|这篇推文,转发家族群!(第002期)

作者:    来源:学工

迷信型诈骗。这种诈骗通常以算命、卜卦、相面等迷信活动为幌子,常在街头巷尾或集市上针对中老年妇女实施。

扫码型诈骗。诈骗者通过赠送小礼品的方式,诱导人们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并填写手机号、身份证号等信息,随后便将这些信息与资料打包卖给一些“推销”公司或者一步步诱导人们做任务、刷单直至被骗。

碰瓷型诈骗。在农村道路上,诈骗者故意与行驶中的车辆发生碰撞,声称受伤并要求赔偿。

借用型诈骗。诈骗者先与受害者建立信任,然后借走手机或摩托车等,随后逃之夭夭。

推销型诈骗。骗子将一些过期的、伪劣产品等,以出口转内销、亏本销售等名义,在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低价推销,诱使群众购买。

乞讨型诈骗。这类诈骗的作案人多是老人和少年,以家境贫穷上不起学、看不起病等理由诱引善良的人捐助钱财,使好心的人上当受骗。

小卡片诈骗。诈骗分子通过雇佣地推人员发放涉黄小卡片或兼职广告传单,利用“色情”“金钱”作为引流,诱骗受害人下载涉诈APP,再以需要先交会员费或以刷单、网赌等方式,实施精准诈骗,骗取受害人转账。

非法校园贷。一些非法机构通过“零利息”“超便捷”“零风险”等虚假宣传,诱骗在校学生向其借款,最终引诱借款学生跌入“套路贷”“高利贷”陷阱,“小贷”滚成“巨债”。

保健型诈骗。这类最常见的受害人以老人为主,如以“国际爱心健康教育协会”等名义进行“中国夕阳之春大型健康养生知识讲座”,开始以免费发放某些药品、医疗器材等,隔几天便要求群众购买,声称第二天就会退款,待收到一部分钱后便溜之大吉。

面对这些狡猾的诈骗手段,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。

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,不轻信陌生人的话,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。在遇到可疑情况时,要保持冷静,不轻易相信对方的说辞,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。

学会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。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案例,提高识别诈骗手段的能力,避免成为受害者。

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反诈工作,才能有效遏制诈骗犯罪的发生,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。





XML 地图